鋼輪式耐磨試驗機作為評估瀝青路面抗滑性能的重要設備,廣泛應用于道路工程的質量控制與科研測試中。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模擬車輛輪胎對路面的反復碾壓與摩擦作用,量化材料在特定條件下的磨損程度,從而間接反映其抗滑能力。然而,若操作不規范或參數設置不當,將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與可比性。
首先,在試驗前需確保試件制備符合標準要求。瀝青混合料應按照設計級配拌合,并在規定溫度下壓實成型,表面平整無明顯缺陷。試件尺寸通常為300 mm×300 mm×50 mm,且養護時間不少于24小時。其次,試驗機的關鍵參數如鋼輪荷載(通常為725 N)、轉速(約30 r/min)、水溫(20±2℃)及噴水量等,必須嚴格校準并記錄。這些參數直接關系到磨耗量的計算精度。
試驗過程中,應控制環境溫濕度,避免因溫度波動導致瀝青軟化或硬化,影響磨損行為。同時,每次試驗前后需對鋼輪表面進行清潔與檢查,防止殘留顆粒干擾后續測試。試驗結束后,依據質量損失或紋理深度變化計算磨耗值,并結合擺值(BPN)或橫向力系數(SFC)等指標綜合評價抗滑性能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抗滑性能的評價體系存在差異。我國《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》(JTG E20)明確規定了鋼輪式耐磨試驗的操作流程與判定標準。因此,在實際應用中,應嚴格遵循相關規范,確保數據具有可比性和工程指導意義。此外,定期對設備進行計量校準和功能驗證,也是保障測試結果可靠性的關鍵環節。
綜上所述,鋼輪式耐磨試驗機在瀝青路面抗滑性能評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但其應用必須建立在標準化、規范化操作基礎之上,方能為道路安全提供科學支撐。